期刊简介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于2013年11月创刊,季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承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专业电子期刊。于2016年10月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本刊以中国标准出版物刊号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国唯一专注于肩肘外科专业的学术期刊。本刊收稿范围主要包括:肩关节周围骨折/脱位、肘关节周围骨折/脱位、肱骨干骨折、关节不稳定、肩肘关节运动损伤、肩袖损伤、肩肘关节区肿瘤、肩肘关节退变性病变和炎性病变等。主要内容包括:专家述评、临床论著、综述、个案报道、国际肩肘之窗等。本刊信息量大、图文声像并茂,具有很强的互动性,既有传统媒体的文字图形信息,又承载了语音、视频课件等新时代元素,有效地实现了传统纸质媒体与电子媒体的完美结合。同时为了国外同行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我国肩肘外科学术进展,凡被我刊采用的论著文章,作者需提供详细的大英文摘要。我们相信,经过不断努力,必将提高在肩肘外科领域的学术水平,缩小与国际最高水平的差距,让中国的肩肘外科事业从这里腾飞!
首页>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86-10-88324570
- 国内刊号:28
- 出版周期:季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临床医师务必正视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
苏佳灿
关键词:临床医师, 基础研究, 转化医学, 科学研究
摘要:一、临床医师为什么做基础与转化研究(一)注重基础与转化研究,有助于推动临床医学可持续发展医师的经验积累对医学发展有一定贡献,但是光靠经验进步有限,有时还会阻碍科学发展。现代医学每一次的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并且与转化研究密切相关。临床医师的丰富经验也是在前人医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到的,其许多理论是医学家们实验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的结晶。如果没有前人的科学研究、没有人体科学的发展,医师很难向患者解释、诊治疾病,所谓的经验也就成为无根之本、无水之源[1]。回顾医学的每一次进步和发展,在对疾病的病因学、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中,对疾病的认识不断进步,随之治疗方法和技术不断进步,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得到拓展[2-4]。譬如对骨折内固定技术的革新,19世纪末期,随着原材料工业、加工工业和医学生物技术的发展,骨折的内固定物逐渐产生。骨折内固定物的出现,开创了骨折治疗的新篇章。20世纪初,伴随着动力加压接骨板(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DCP)的出现,逐渐形成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固定”的 AO 理论,骨折愈合率明显提高。然而,AO 理论过度追求骨折解剖复位,而忽视对骨膜及周围软组织的血运保护,术后骨不连及骨折再发率高达30%。随着对骨骼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的深入研究,BO 理论逐渐诞生,以不再牺牲局部血运的代价来达到骨折的解剖复位,要充分保护骨折的血运,将骨折局部医源性的破坏降低到小的程度,形成以生物力学为参考。在BO 理论的指导下,骨折固定物的材料、复位及固定方法等均有较大的改进,可吸收钢板、部分接触钢板、点状接触钢板、不接触钢板等相继出现[5-6]。骨不连发生率迅速下降到5%~10%。因此,注重基础研究才是临床发展的重要支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