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于2013年11月创刊,季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承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专业电子期刊。于2016年10月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本刊以中国标准出版物刊号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国唯一专注于肩肘外科专业的学术期刊。本刊收稿范围主要包括:肩关节周围骨折/脱位、肘关节周围骨折/脱位、肱骨干骨折、关节不稳定、肩肘关节运动损伤、肩袖损伤、肩肘关节区肿瘤、肩肘关节退变性病变和炎性病变等。主要内容包括:专家述评、临床论著、综述、个案报道、国际肩肘之窗等。本刊信息量大、图文声像并茂,具有很强的互动性,既有传统媒体的文字图形信息,又承载了语音、视频课件等新时代元素,有效地实现了传统纸质媒体与电子媒体的完美结合。同时为了国外同行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我国肩肘外科学术进展,凡被我刊采用的论著文章,作者需提供详细的大英文摘要。我们相信,经过不断努力,必将提高在肩肘外科领域的学术水平,缩小与国际最高水平的差距,让中国的肩肘外科事业从这里腾飞!
急性脊髓炎
时间:2024-12-06 17:16:14
概述
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指由于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寄生虫、原虫、支原体等生物源性感染或由感染所诱导的脊髓灰质和(或)白质的炎性病变。临床特征为病损以下的肢体瘫痪、感觉缺失和以膀胱、直肠功能障碍为主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临床上虽有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表现形式,但病理学上均存在病变区域神经元坏死、变性、缺失,白质中血管周围髓鞘缺失,炎性细胞渗出,胶质细胞增生等改变。
急性脊髓炎包括急性前角灰质炎和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又分为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急性上升性脊髓炎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一般所说急性脊髓炎是指急性横贯性脊髓炎(acute transverse myelitis,ATM)。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一种非特异性急性脊髓白质的脱髓鞘性病变或坏死性病变,临床表现为急性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截瘫,可能与炎性脱髓鞘疾病有关。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临床以病变平面以下肢体瘫痪、传导束型感觉障碍和尿便障碍为特征。病因不明,多数患者在出现脊髓症状前1~2周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可能与病毒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包括感染后脊髓炎和疫苗接种后脊髓炎、脱髓鞘性脊髓炎(急性多发性硬化)、坏死性脊髓炎和副肿瘤性脊髓炎等临床综合征。由于胸段脊髓(T3~5)血液供应不如其他脊髓节段丰富,最易受累。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本病可累及脊髓的任何节段,以胸髓(T3-5)最常见,其次为颈髓和腰髓。可能因病毒直接感染或感染后引起的自体免疫反应所致。常见发病诱因是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劳累、负重或扭伤等。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可发病于任何年龄,青壮年较常见,无性别差异,散在发病。主要病理改变为脊髓的炎症、脱髓鞘及坏死。急性起病,常在数小时至2-3日发展至完全性截瘫。本病起病较重,首先表现为背痛、腹痛、腰背束带感,继之很快出现下列表现:"截瘫"损害平面以下肢体肌肉无力或瘫痪。早期为"脊髓休克"状态:肌张力除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急性期后逐渐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增强、病理反射阳性。"脊髓休克"期间大小便往往是潴留现象,不久转为失禁。损害平面以下躯干和肢体深、浅感觉均为消失。部分病人起病后,瘫痪和感觉障碍的水平均不断上升,最终甚至波及上颈髓而引起四肢瘫痪和呼吸肌麻痹,并可伴高热,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称为上升性脊髓炎急性脊髓炎急性期应早期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同时补充多种维生素如B1、B6、B12、C和辅酶A、叁磷酸腺苷、肌苷、细胞色素C等。另外,还应适当选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感染。